社区园区

国内外低碳社区发展情况
时间: 2016-08-26

(一)英国贝丁顿零碳社区

      “贝丁顿零能耗发展”生态村是英国政府2001年推出的一个零碳项目,其设计理念“零能耗”。即整个小区只使用可再生资源产生的能源满足居民生活所需,不向大气释放二氧化碳,其目的是向人们展示一种在城市环境中实现可持续居住的解决方案,以及减少能源、水和汽车使用率的良策。小区的设计标准要求非常高,尤为强调对阳光、废水、空气和木材的可循环利用。各种节能措施都是从低碳环保的角度考虑,而且简便易用,经过证明都切实有效。

       小区内有82 套联体式住宅和1600平方米的工作场地,曾获得英国皇家建筑师协会“可持续建设最佳范例”奖,并被英国皇家建筑师协会选择作为2000 年伦敦“可居的城市”展览中可持续开发的范例。该小区采用一种零耗能开发(Zero Energy Development)系统,综合运用多种环境策略,减少能源、水和小汽车的使用。在建筑的使用过程中,基本满足住户的健康舒适性要求,又达到的低碳的目的。

1、建造节能建筑

为了减少建筑能耗,建筑物的楼顶、外墙和楼板都采用300毫米厚的超级绝热外层,窗户选用内充氩气的三层玻璃窗;窗框采用木材以减少热传导。每一居民户朝南的玻璃阳光房是其重要的温度调节器:冬天,阳光房吸收了大量的太阳热量来提高室内温度,而夏天将阳光房打开变成敞开式阳台,利于散热;采用了自然通风系统来最小化通风能耗;经特殊设计的“风帽”可随风向的改变而转动,以利用风压给建筑内部提供新鲜空气和排出室内的污浊空气,而“风帽”中的热交换模块则利用废气中的热量来预热室外寒冷的新鲜空气。根据实验,最多有70%的通风热损失可以在此热交换过程中挽回。

能源方面:贝丁顿社区的综合热电厂(CHP)采用热电联产系统为社区居民提供生活用电和热水,由一台130kw的高效燃木锅炉进行运作。主要以当地的废木料为燃料,既是一种可再生资源,又减小了城市垃圾填埋的压力。

采用节约水资源的策略:通过使用节水设备和利用雨水、中水,减少居民1/3 的自来水消耗。停车场采用多孔渗水材料,减少地表水流失;社区废水经小规模污水处理系统就地处理,将废水处理成可循环利用的中水。

2、采用环保材料

为了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在建造材料的取得上,制定了“当地获取”的政策,以减少交通运输,并选用环保建筑材料,甚至使用了大量回收或是再生的建筑材料。项目完成时,其52%的建筑材料在场地56. 3平方公里范围内获得, 15%的建筑材料为回收或再生的。例如项目中95%的结构用钢材都是再生钢材,是从其56. 3平方公里范围内的拆毁建筑场地回收的。选用木窗框而不是UPVC窗框则减少了大约800吨UPVC在制造过程中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相当于整个项目排放量的12. 5% 。

3、优化社区结构

在贝丁顿社区,对建成房产进行了有组织的分配:三分之一的房子用于社会公共设施;三分之一用于出租,所得收入归中间人———慈善机构或民间团体所有;另外的三分之一则以传统的售房方式上市销售。这样的分配使用方式搭建了住宅小区与外界的桥梁,促进了小区居民与当地团体的交流。为了让这些以不同方式入住的居民们生活得更团结更和谐,设计师预见性地设置了很多公共场所以及设施,例如幼儿园、图书馆以及Zed吧。

创造性地利用“棕地”;生活与居住空间的适当混合有助于促进地方经济发展;进不同收入阶层的混合居住,形成多样性的社区。

4、倡导绿色交通

采用以减少小汽车交通为目标的“绿色交通规划”,主要内容包括:

减少居民出行需要:社区内的办公区为部分居民提供在社区内工作的机会。公寓和商住、办公空间的联合开发,使这些居民可以从家中徒步前往工作场所,减少社区内的交通量。同时,为减少居民驾车外出,物业管理公司也作了多方面的努力,包括:为社区内的商店组织当地货源,提供新鲜的环保蔬菜、水果等食品;退台式屋顶每上一层都往里设个退缩位,为下一层公寓营造露台或花园,鼓励居民在自家花园中种植蔬菜和农作物;社区内还设置多种公共场所——商店、咖啡馆和带有儿童看护设施的保健中心,满足居民多样化的生活需要。

社区建有良好的公共交通网络,包括两个通往伦敦的火车站台和社区内部的两条公交线路。开发商还建造了宽敞的自行车库和自行车道。遵循“步行者优先”的政策,人行道上有良好的照明设备,四处都设有婴儿车、轮椅通行的特殊通道。社区为电动车辆设置免费的充电站。其电力来源于所有家庭装配的太阳能光电板(将太阳能转换为电力),总面积为777平方米的太阳能光电板,峰值电量高达109KWH(千瓦)时,可供40辆电动车使用。

提倡合用或租赁汽车:为满足远途出行需要,社区鼓励居民合乘一辆私家车上班,改变一人一车的浪费现象。当地政府也在公路上划出专门的特快车道(Car Pool),专供载有两人以上的小汽车行驶。同时,社区内设有汽车租赁俱乐部,目的是降低社区的私家车拥有量,让居民习惯在短途出行时使用电动车。

BedZed 生态村实现了绿色与效益的结合,实现了住户的居住舒适和生活支出双赢,提升了周边区域价值。



图1 英国贝丁顿零碳社区

(二)欧洲太阳能之都德国弗莱堡

德国弗莱堡市被誉为“绿色之都”和“太阳能之城”,是全球率先实现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城市之一,世界各地许多城市和社区视为楷模。沃邦 是弗莱堡市一个富有吸引力、适宜于小家庭居住的社区。区内的房屋多集体建造,并以低耗能、能源自给和利用太阳能等作为建房准则,被誉为德国可持续社区的标杆。

1. 以太阳为经济要素,发展太阳能专业和应用中心

弗莱堡年平均日照时数超过1800个小时,年平均太阳辐射量为1117千瓦/平方米,属于德国日照最丰富的城市之一。不论是弗莱堡足球俱乐部的主场巴登诺瓦足球场还是市政厅大楼,或者是学校、教堂和民居,太阳能电池可谓无处不在。

2. 先进的垃圾处理构思

城市近80%的用纸为废纸回收加工纸。采取各种物质刺激手段控制垃圾量,包括对使用环保“尿不湿”提供补贴,对集体合用垃圾回收桶的住户降低他们的垃圾处理费用,对居民自做垃圾堆肥进行补助等等。建立具有很高环保标准的垃圾处理站,垃圾焚烧过程产生的余热,可保证两万五千户人家的供暖。城市百分之一的用电,也来自于利用垃圾发酵产生的能量。

3.有远见的“学习型规划”和市民参与

“学习型规划”奠定了沃邦社区成功发展的基础,它结合民众参与和共同治理的精神,让市区规划能够有最大的弹性,同时也让市民能够进入决策过程。由“沃邦论坛”所策动的广泛民众积极参与的各项活动,推动了“沃邦可持续模式”计划,以合作参与方式、可持续社区理念来实践可持续发展理念。

4.推行“沃邦可持续模式”

“沃邦可持续模式”计划在节能减排、减少交通、社会整合及创造可持续邻里方面都取得了相当成功的经验:

沃邦社区是全欧洲“被动式能源建筑”密度最高的地区。弗莱堡市政府在沃邦社区初期规划时就制定了65kWh /m2 a的建筑能源标准,目前已经有接近150栋达到“极低耗能”标准( 15kWh /m2 a)的被动式能源住宅。沃邦社区有超过65%的住户用电来自区域供电系统,并大量推广太阳能及社区能源循环系统,截至2007年为止,弗莱堡的太阳光电板铺设面积已达11000平方米,同时运作时可生产7300千瓦电力。这让沃邦社区更加节省电力,并且减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使用80%木屑及20%天然气的高效热电联产再生能源装置提供沃邦区的供暖系统,通过好的隔热及有效的暖气供应大约可减少60%的二氧化碳排放。

社区内限制私人汽车的使用,大部分住户放弃购买私人汽车,私车统一存放在区内的两个公用车库。建设连接市中心的有轨电车,改造自行车道,使更多的居民放弃使用汽车而改乘公交车或使用自行车。

 Vauban社区是“合作发展”社区规划模式的探索者,这个社区除了全面的可持续发展考虑外,社区中推行的“居民参与机制”的运作经验,成功地结合了政府部门、市议会、建筑开发商与社区居民合作的发展模式,在构想之初,就将“人”认定为可持续发展的中心议题与最终目标,其推动来自“灵感”、“创意”与“居民参与”。依个稳定的社区构架也在规划过程中和探讨声中逐渐建立。其最重要的启示就在于低碳社区不一定要靠政府来推动,让民众参与规划反而才是最佳的做法。



图2 欧洲太阳能之都—德国弗莱堡

(三)阿联酋Masdar零碳

阿联酋Masdar零碳城是阿联酋政府主导的大规模的绿色低碳区域试验项目,是世界首座碳中和、零废弃物城市。Masdar零碳城位于阿联酋的首都阿布扎比的西南公里,其规划是具有可持续发展性质的地产开发项目,预计可容纳5万人。其规划性质为:可持续发展性质的新城开发,拥有绿色节能产业,研发科技机构、住宅、商务、教育等多功能。

Masdar零碳城利用太阳等可再生能源作为区域的能源来源,并在采用环保材料,真正实现区域的零碳排放。其是关于可持续设计的一个展示物,建成后,这座城市将完全依赖太阳能和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城里没有汽车,绿树成荫,整座城市将实现零废物、零碳排放。

以产带居的开发思路、有条件的产业筛选、政府的强力支撑以及绿色环保技术的全覆盖式应用是本案例值得借鉴的要点。

1. 开发思路:根据以产带居的开发思路,项目规划依科研所、总部大楼为启动,为实现产居一体奠定基础。

2. 产业选择:以绿色低碳为核心,严格筛选产业。以绿色环保等相关产业的研发为主导,将知识密集型与人力密集型产业相结合。

3. 政府支撑:政府强力支持,在用地、招商等方面的一揽子激励政策。

4. 技术创新:新能源、环保材料利用,实现社区真正的绿色低碳。

(四)北京丰台区长辛店低碳生态社区

北京丰台区长辛店低碳生态城规划区内构建了人工湿地公园、科技园区、居住社区和地区公共服务中心。这些区域的绿化以吸收二氧化碳能力较强的乔木为主。长辛店生态区的空间布局、道路系统都将会与当地的季节风向结合,不仅营造了地区内舒适的微气候环境,也减少了建筑季节性的能源消耗。该社区还采用了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提供便捷、舒适的公共交通和慢性交通出行条件,减少私人机动车的使用;倡导节约用水,以及提高对再生水和雨水的收集利用水平;通过用地布局来适应地方的气候条件,营造良好的微气候环境等。



图3 北京丰台区长辛店低碳生态社区

(五)湖南长沙太阳星城低碳社区

太阳星城定位为“以绿色居住为导向的国际化大社区”绿化用地占50%以上。其建设目标是将建造成一个真正的与自然环境友好和谐、最低碳排放、最适宜人居住的绿色低碳社区。主要表现为:一、实现长久地保护多样化的天然植被及其“碳汇”功能,最大限度地利用原地域对水和空气的自然净化机能,维护和谐的自然生态系统,实现天然植被和水资源合理综合利用,降低维持洁净的社区环境所需要的能耗和碳排放。二、实现对采用新技术和新型设备的最大适应性和弹性,针对新型能源设备、设施投入实施有前瞻性的动态规划。三、大面积地选用低碳、可循环再生、本地出产的低碳建筑装饰材料和原材料,在整个项目的续存期内提高循环用水、循环用材的比例,实现废物排放以及碳排放的最小化。 


图4 湖南长沙太阳星城低碳社区

(六)保定社区太阳能之城

2010年,保定社区成为低碳示范社区,进行了低碳减排的新探索。2007年,保定市全面启动“太阳能之城”建设,推广太阳能光伏技术在建筑领域的应用。这不仅体现了居民低碳意识的提升,更是保定市低碳社区建设的依个缩影。社区使用太阳能、天然气、集中供热等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社区内公共照明实施太阳能和节能灯具全覆盖,家庭节能,节水设施使用普及达到60%以上。居民的低碳意识逐渐提高了,养成了低碳生活和低碳消费的良好习惯。

Low-carbon pilot 广东低碳试点
碳交易试点
低碳城市
社区园区
低碳试点园区

快速链接

会员注册

账号信息 *为必须项)
用户账号*
会员登录名由6~20哥英文字母或数字组成(不支持中文)。
邮 箱*
请输入正确的真实邮箱(当忘记密码可以用注册邮箱找回密码)
登录密码*
密码有6-20个英文字母(不区分大小写)或数字组成,建议采用易记、难猜的英文数字组成。
确认密码*
请再输入一遍您上面输入的密码。
验证码* 点击切换验证码
输入验证码

用户服务协议

会员登录

用户账号*
请输入正确的账号
登录密码*
请输入正确的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