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低碳城市建设经验
时间: 2016-08-30
(一)深圳国际低碳城实践
1. 深圳国际低碳城的五大策略
深圳国际低碳城是中欧可持续城镇化合作旗舰项目,是深圳应对气候变化、践行绿色低碳发展理念的重大实践。作为国家低碳发展的综合试验区,低碳城将在探索“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低碳城选址深圳市龙岗区坪地街道,规划总面积约 53平方公里。集聚、示范、输出是深圳国际低碳城的三大使命。集聚先进的低碳发展要素,示范低碳生产、生活方式和营城模式,输出先进、务实、具有中国智慧的低碳发展价值观。
指向低碳生态的五大空间发展策略
本次《深圳国际低碳城空间总体规划研究》属于分区层面的规划研究,规划致力于融合城市低碳生态建设及城市“以人为本”的环境营造,提出五大空间发展策略,旨在实现空间框架的低碳生态化,城市环境的丰富活力化,城市综合效益的最大化。
策略一:自持永续的绿色基础设施。针对现状城市扩张及传统工业发展带来的生态问题,规划从生境网络、地质安全、水循环及微气候四方面出发,搭建一个自持续、自规避、自循环、自优化的生态安全格局。
策略二: TOD导向的空间布局模式。规划深化了传统TOD 模式的内涵,强调了TOD与其他低碳策略的系统性,结合生态框架、轨道布局、现状路网及市民出行需求等方面,构筑了一个以公交和慢行为主体的绿色出行体系。同时,围绕重要公共交通节点进行集约混合的土地利用和空间指引,形成出行体系完善、土地利用高效的绿色空间结构。
策略三:产城共生的产业社区单元。规划改变传统的产业园区发展模式,倡导产城融合发展,通过生产服务设施与生活服务设施的并置,依据不同类型产业及人群对生产及生活服务设施的不同需求,设立相对独立的、功能混合、服务设施差异化配置的产业单元,吸引服务、研发、低碳制造企业集聚发展。
策略四:国际化城区品质与氛围营造。规划力求营造一个能够吸引先进资本、高端企业及高端人才的国际化品质与氛围的城市空间。通过城市公共活动空间的打造为城市生活的多元化提供空间支持,通过城市设计形成连山通水、错落有致的城市形态;通过对现状客家围屋、旧工业厂房、旧村等历史文脉的传承,增强地区的历史感及地域归属感。
策略五:绿色智能的城区支持系统。规划以因地制宜、系统集成、成本可控为原则,科学、综合地利用先进低碳市政技术,提升资源的循环比例,促进能源的利用效率提升,实现水、能源、废弃物系统互相耦合,互利共生。建立复合的微循环结构,就地取材、利用和消纳,减少对现有系统的改造和影响。
彼得霍尔曾说,低碳城市规划将对城市规划产生重大转型。而中国的低碳城市规划,与别处相比,却面临着更为复杂的背景,背负着更为艰巨的任务,不仅需要切实探索低碳生态发展的路径及模式,还需要平衡经济社会发展转型可能面临的困难及阵痛转型。这注定了中国低碳城市规划尚且任重而道远,需大胆创新,摸索出一套真正契合中国发展实际的低碳生态规划模式。
来源:作者:荆万里.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2.从市政基础设施角度介绍深圳国际低碳城的支撑体系——理性生态与量化低碳
低碳生态城市的建设存在一种以空间为载体,以产业为动力,以技术为核心的多维框架。无论是区域、城市、社区还是建筑层面,无论是战略、规划、设计还是建设阶段,低碳生态的理想都可以通过各种工具得以逐步实现。
作为城市规划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市政基础设施规划在低碳生态城市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市政基础设施承担着城市及社区级资源能源的供应及降解,是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重要基础,承载着为城市输送资源、分解废物的重要职责,在很大程度上表征了城市物质和能源流动的过程,是城市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对市政基础设施进行低碳化规划、设计和建设,可以直接控制城市宏观层面的能量消耗与废物排放,从而达到节能减排、低碳循环的目的。
深圳国际低碳城是生态文明背景下新型城镇化路径的试验区,也是中欧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的先行区,规划先进、绿色的低碳市政系统是国际低碳城的高端定位的客观要求。低碳市政的规划设计贯穿了国际低碳城三个层次的规划体系,充分体现了水、能源和废弃物系统的耦合、循环和高效,通过适宜性分析,选择灵活、可靠、成本可接受的低碳先进技术,构建了低碳城节能减排运作的基础和内核。
水、能源、废弃物三大市政支撑系统
本规划共涉及3个层次。在53平方公里低碳城全域,规划从区域角度研究基础设施的系统服务范围和运作过程,确定宏观策略和结构、重要设施布局。在5平方公里低碳城拓展区,落实中观层次的规划策略,选择经济可靠的低碳技术,规划详细的管网和设施。在1平方公里低碳城启动区,借助近期的快速推进和品牌集聚效应,编制了面向实施的行动计划,集中试点实验各类低碳技术,并通过跟踪监测和分析,实现规划方案评估,为技术的推广可能及价值提供依据。
深圳国际低碳城市政规划层次
下面从五个角度介绍深圳国际低碳城的市政支撑策略。
A 绿色基础设施与灰色基础设施的融合
无论是从“以线连点,串接成网”的空间形态角度,还是从基础性、前置性和支撑性的战略地位角度来说,或是从最小干扰、最低排放、最佳平衡的价值导向角度来说,绿色基础设施和传统灰色基础设施之间都具有很强的关联性。
低碳城的空间结构是建立在一个包括生物栖息斑块及廊道、水系网络、风廊冷岛、城市绿道和地质保护带等要素的绿色基础设施基底之上的,通过生境功能的自组织、雨洪调节的自循环、物理环境的自调节、地质灾害的自规避、绿色出行的自激发,形成平衡、自持的系统。
综合生态敏感性分析
与此同时,我们将防洪排涝通道、风力发电路灯设置路段、综合管沟实施线位、冷热水管廊预留位置、地下空间利用的适宜位置等灰色基础设施布局与绿色基础设施系统结合设置,进一步促进土地的集约高效利用和生态功能综合效应的发挥。
基础设施系统与绿地空间格局
B 适宜本地条件的先进市政技术理性选择
低碳先进技术的研发已成为国际热门方向,但并非所有的技术都适合在国际低碳城应用,应通过研究进行筛选,确保其可靠、灵活、低成本、可复制。规划中建立了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考虑区位、资源禀赋、技术成熟度、本地需求、经济可行性、政策可行性等因素,判断先进市政技术在低碳城的应用适宜程度,并从人的需求出发,综合考量投入和效益,兼顾示范价值和成本最优,形成综合的应用策略,并在拓展区和启动区详细规划中进行落实。
先进技术适宜性分析评估
C 低碳高效并有弹性的能源系统规划
规划以开源节流、清洁高效为原则,建立了低碳城能源体系的集成框架,应用太阳能和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利用、生物质能利用、天然气分布式能源、冰蓄冷、清洁能源汽车等技术,大幅度地提高了清洁能源的比例,并以传统电网为保障,确保系统的安全可靠。规划确定了宏观层面的大型设施布局,制定了弹性的天然气分布式能源推广计划,在启动区先行先试,探索南方地区冷热电三联供技术的利用方式,在拓展区预留用地和管位,根据示范结果进行两套方案的选择,在低碳城则依托区域性的垃圾焚烧发电装置,实现能源供应和废弃物处理的双重效益。预测规划情景的人均二氧化碳和碳排放强度均低于深圳市的平均目标值。
能源系统框架图
D 全流域、全过程的综合水问题解决方案
国际低碳城现状与深圳全市一样,面临着比较复杂的水问题,如绝大部分水资源依赖境外引水、主要河道水环境恶化、地面大量硬化导致洪涝风险增加、水体与城市生活割裂,缺少亲水景观的设计等。本次规划系统梳理了城市水资源供应、处理和循环的要素与模式,将低冲击开发的理念贯穿始终,通过污水循环再生、雨水综合利用、多级生态净化和渗透等手段,改善水文循环条件,重建城市与水的平衡,营造充足、清洁、自然的水系统。规划还针对低碳城拓展区最重要的景观和生活轴带——丁山河制定了综合整治的详细方案,包括防洪安全、水质提升、水量补充和景观营造,融合了滨水空间、两岸用地、市政工程和流域管理,塑造多样、自然、优美、活力的水岸风貌,进一步提升环境品质和开发价值,将丁山河打造为展现生态之美、示范低碳技术的城市形象名片。
丁山河沿岸重要敏感要素分析图
E温室气体减排的量化评估
目前,许多城市已展开城市尺度的温室气体排放评估工作,集中于二氧化碳排放的基线分析、未来情景比较、减碳方法研究等方面,但城市规划与设计领域的碳排放核算与评估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规划针对水、能源、废弃物三大市政基础设施系统,分析评估了非常规水资源利用、天然气分布式能源、区域供冷、可再生能源利用、垃圾焚烧发电等低碳技术的减碳效益,探索碳减排评估方法在市政规划领域的应用,也反馈验证了规划方案的低碳效益与目标可达性。
地块碳排放测算和分项低碳贡献率
来源:作者:俞露.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二)生态园林及生态恢复工程案例
1 最小生态干预的设计——秦皇岛汤河公园
秦皇岛汤河公园
2 与洪水为友的生态防洪——浙江台州黄岩永宁江
浙江台州黄岩永宁江
3 秦皇岛滨海生态恢复工程
秦皇岛滨海生态恢复工程
4 以生态服务为目标的低碳设计——天津桥园
天津桥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