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低碳资讯低碳动态
低碳动态

中国低碳经济的发展与金融创新
时间: 2010-10-10

      回顾人类经济史,重大的技术创新和经济转型总少不了金融因素的支持。从技术创新所需要的资金,到为创新提供有效的激励,金融的介入可以大大加快创新和转型的进程。我国减排目标的实现以及低碳经济的发展,自然也少不了金融的支持。从过去一段时间的实践来看,已有很多金融机构开始涉足到低碳技术开发领域,此外,排放权市场的发展,也为低碳技术的开发和应用提供了一定的激励,并吸引了相当多的企业和金融机构参与其中。所有这些金融创新,在推动低碳经济发展中,正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大致说来,围绕低碳经济发展的金融创新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在现有市场环境下各种绿色信贷创新;二是在排放权交易基础之上的各种金融创新。

      从第一个方面看。在目前市场环境下,许多节能减排的项目和技术开发(如新能源等)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政策,并具有一定的市场盈利前景,或者,在特定的制度安排下(主要是风险分担机制设计),具有一定的赢利前景。金融机构会愿意积极参与其中,提供资金支持。商业银行目前该领域的主要参与者,也由此产生了目前“绿色贷款”的概念。这类贷款,由于商业上有盈利前景,因此具有较强的可持续性。

      低碳金融创新第二个方面的发展,则与排放权交易的产生有关。这样一种市场设计,在不改变原有的生产范围和生产性质的情况下,使降低碳排放不再只是企业的一种社会责任,而变成了一个可以获利的能力和资产。这为企业采用低排放生产技术提供了激励,由此也催生了一系列的相关金融服务需求,吸引了相当多的金融机构加入。目前,包括排放权交易所、各类政府基金、投资银行、私募股权投资、商业银行以及保险公司等在内的众多金融机构,都是该领域的积极参与者,并大大推动了相关金融产品与服务的创新(如排放权的衍生产品交易、与排放权交易挂钩的结构金融产品,等等)。到2008年底,全球排放权交易规模已经超过1200亿美元,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大宗商品市场,短短几年的时间,发展蔚为壮观。

      而在中国,节能减排、降低经济增长的碳强度已经成为未来战略发展的方向。在各方的努力下,相关工作也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在金融层面也出现了相当多的创新。一些金融机构开始明确提出节能减排的企业责任,同时积极参与到绿色环保项目的贷款和投资当中,取得了很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而此外,与排放权交易相关的金融创新也取得了较大的进展:首先,一些城市纷纷建立了环境交易所,开始尝试搭建排放权交易平台,一方面为现有的企业参与国际碳排放交易提供便利,并谋求议价权利;另一方面,也为建立本土排放权交易体系进行初期的尝试。其次,相当多的投资银行和PE投资机构在国内从事与清洁能源机制相关的融资和中介服务,在短短几年的时间,取得了极大的进展。2008年,产生自中国的核定减排量(CERs)已占到全球的84%,显示出中国在发展低碳经济方面的巨大潜力和竞争优势;第三,一些银行开始尝试推出与“绿色信贷”和排放权交易挂钩的结构性产品,为个人参与相关投资提供了便利。

      当然,需要指出的是,尽管国内与低碳经济相关的金融创新已取得了相当的进展,但其发展仍处于相对初级的阶段,有许多方面值得进一步的完善。

      首先,在节能减排项目的融资方面,监管当局仍然缺乏具体的管理规范,有关节能减排项目的界定、贷款的管理以及相关的政策支持仍旧处于空白状态,这制约了对商业银行相关业务的发展。目前,相关政策部门已经开始着手在编制相关的行业目录,和制定与之相关信贷管理政策,这对我国商业银行的绿色信贷发展会起到较大的作用。

      其次,目前,相当多的绿色信贷领域并不具备可持续的商业盈利能力,单靠商业信贷,还难以对相关产业形成有力的支持。也正因为如此,国内银行发展绿色信贷的呼声虽高,但相关的信贷规模在信贷总量中所占比重依然非常低。从长远看,有必要考虑逐步引入政策性金融机构、非银行金融机构以及其他主体,对现有的商业信贷形成补充,以有效分担风险,形成多层次、完善的绿色金融体系。

      第三,在排放权交易方面。由于排放权交易本身所具有的复杂性,其推行涉及到国家整体政策的调整,在短期内难以大规模展开,可能更多地会停留在自愿减排的层面。这意味着,在未来较长一段时间里,国内与排放权交易相关的各种金融创新活动,主要还是会围绕境外的排放权交易体系(目前的欧盟排放权交易体系,以及美国即将推出的限额-交易体系)展开。国际金融机构(包括各种国际投行和私募股权投资)在这一领域会继续占据主导。

      总的说来,气候变化是人类社会在未来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当然,同时也可能是最大的一个发展机遇。与之相关的技术创新以及经济结构的深刻调整,或许可以成为推动全球经济走出目前衰退、重回可持续增长轨道的一个重要动力,在其中,金融体系有责任、也有能力去扮演一个重要的角色。对中国而言,由于银行体系在金融体系中占据了绝对的主导,因此,如何有效引导商业银行参与绿色金融事业,并以此为核心建立起多层次、可持续的绿色金融体系,应该是中国未来绿色金融发展的主流方向。(中外对话)

News 低碳资讯
低碳动态
政策法规
低碳简报

快速链接

会员注册

账号信息 *为必须项)
用户账号*
会员登录名由6~20哥英文字母或数字组成(不支持中文)。
邮 箱*
请输入正确的真实邮箱(当忘记密码可以用注册邮箱找回密码)
登录密码*
密码有6-20个英文字母(不区分大小写)或数字组成,建议采用易记、难猜的英文数字组成。
确认密码*
请再输入一遍您上面输入的密码。
验证码* 点击切换验证码
输入验证码

用户服务协议

会员登录

用户账号*
请输入正确的账号
登录密码*
请输入正确的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