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化工大学用餐厨垃圾“炼”出清洁燃气
时间: 2012-08-08
餐厨垃圾也能当燃料?没错。在北京化工大学食堂,从餐厨垃圾里提炼出来的燃气已经派上了用场。这套餐厨垃圾处理设备由北京化工大学师生自主研发,有望在全市推广。
餐厨垃圾是怎么变成燃气的?下午1点,记者来到位于北京化工大学科技园的餐厨垃圾处理厂房实地探访。
80多平方米的厂房里,一台正在运转的机器发生嗡嗡的轰鸣声,空气中还散发着一丝酸臭味。两名身穿白大褂的技术人员正在查看设备运转情况。记者看到,设备主体是一个高5米的大罐子,矗立在厂房中间,占据了厂房近80%的面积。两名工人师傅站在厂房一角的二层平台上,摇着滑轮,把刚从食堂运送来的餐厨垃圾桶提上来,倒在分拣平台上,然后用夹子把餐厨垃圾中的筷子、塑料袋挑拣出来。
“杂质分拣,是垃圾处理的第一步。”负责该项目管理与运营的北京化工大学研究生丁帅介绍,这套设备采用的是“厌氧制沼气”工艺,杂质分拣后,进行油、水分离,之后再投入生物菌发酵形成氧气和氢气,实现对餐厨垃圾的全方位处理。
分拣平台上,两名工作人员麻利地把分拣后的餐厨垃圾推入平台末端漏斗里。经过初步分拣,原重达100多公斤的餐厨垃圾,只剩下2公斤杂质,垃圾减量达到98%。“漏斗下就是油隔层,通过这道程序,餐厨垃圾中的油就能过滤出来了。过滤出的油脂,也叫生物毛油,可以作为学校实验室的原料。”
正说着,记者看到过滤后的餐厨垃圾通过传送带进入破碎池,开始了操作的第二步—破碎、挤压。肉块、馒头、蔬菜、骨头经过破碎、挤压,变成了5毫米的碎块,米饭也被挤压变形。
“第三步,这些破碎的餐厨垃圾都将进入发酵罐中。”丁帅拍了拍厂房中间的大钢罐说,“它的‘肚子’里盛的是经过水解酸化的餐厨垃圾,在里面经过30天的发酵后,就会产生沼气,俗称甲烷,甲烷经过提纯就成了燃气。”目前,北京化工大学食堂使用的部分燃气就是餐厨垃圾“变”成的。而处理餐厨垃圾的沼液和沼渣最终会流入沼渣池,它们可以作为树木、花草的有机肥料。
北京化工大学于2011年成立了专门研究餐厨垃圾的课题组,经过多次实验研究出这套餐厨垃圾无害化与资源化利用技术。此后,学校与北京中源创能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联合,投资85万元进行了垃圾处理厂房与设备一期建设。
“每吨餐厨垃圾产生的燃气量,够普通家庭用一个月。”丁帅介绍说,现在这套工艺,日处理餐厨垃圾1.5至2吨,每吨可产生沼气120至150立方米,日产固体有机肥0.5吨,生物柴油原料油提取率可达60%。“这些程序进行下来,来自水电、人员、设备等方面的成本每天仅需约150元。”
“虽然比市政运输费用高出10元到20元,但给环境带来的好处是无法估算。”北京中源创能工程技术有限公司王龙介绍说,目前,大部分的餐厨垃圾都是通过填埋的方式进行处理的,餐厨垃圾中的渗滤液渗入到土地中,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在自然条件下无法自行恢复。其次,一些食堂、饭店出于利益诱惑,把餐厨垃圾卖给一些不法分子用于喂猪、提炼“地沟油”等,都会对居民的身体造成巨大危害。
目前,北京化工大学设计团队计划在中国政法大学、中国石油大学、沙河高教园区进一步开展试点,用食堂每天产生的餐厨垃圾作原料,制造燃气、生物毛油和有机肥料,节省校园开支。(通讯员 韩慧 记者 王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