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 作 简 报
2015年第一期(总第13期)
广东省低碳发展促进会 2015年3月30日
目 录
【本会动态】
我会举办第三届广东省行业协会专家交流会
我会参加低碳协会“购买碳指标自愿碳中和”活动
【低碳动态】
广东最新碳配额管理细则3月1日起实施
广东实施2014年配额第三次有偿竞拍
广东探索“碳普惠”制 市民低碳可积分用于消费优惠
广东省低碳发展基金最快今年上半年开始运转
两会声音聚焦“碳排放权交易”
蒋兆理:争取2016年夏季启动全国碳市场
国家自愿减排交易注册登记系统正式上线
中国电力行业八年减排二氧化碳47.3亿吨
第七次CCER项目备案审核会 40个项目上会
日本有望在2030年大幅削减温室气体排放
【会员动态】
我会会员单位入围省碳排放核查、盘查服务资格名单
【本会动态】
我会举办第三届广东省行业协会专家交流会
2015年2月13日,我会在广州举办了第三届广东省行业协会专家交流会。来自省内各行业协会代表,包括钢铁、石化、水泥、陶瓷和纺织等行业,共约30余人出席了交流会。我会领导和各行业代表介绍并交流了2014年的低碳发展政策以及低碳相关工作进展,各行业协会代表对低碳发展事业各抒己见,交流讨论了各自行业低碳发展的做法、经验和建议。
我会参加低碳协会“购买碳指标自愿碳中和”活动
我会为倡导并践行低碳环保理念,促进广东碳交易发展,值国家自愿减排交易(CCER)启动之际,我会主动参加了广州碳排放权交易所发起的低碳协会“购买碳指标,自愿碳中和”活动,并购买了100吨的CCER用于我会日常碳排放的抵消。
【低碳动态】
广东最新碳配额管理细则3月1日起实施
2月16日,广东省发改委发布了关于印发《广东省发展改革委关于碳排放配额管理的实施细则》和《广东省发展改革委关于企业碳排放信息报告与核查的实施细则》的通知,更新了广东省原有的配额管理实施细则、碳排放信息报告与核查实施细则,新细则于2015年3月1日起实施。
本次发布的碳排放配额管理的实施细则中进一步明确了广东省碳排放配额的有关抵消机制,具体如下:“控排企业可使用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或我省审定签发的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减碳量抵消实际碳排放。可用于抵消的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除了符合《广东省碳排放管理试行办法》的相关规定外,还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统一注册登记,并同时满足以下条件:(一)主要来自二氧化碳(CO2)、甲烷(CH4)减排项目,即这两种温室气体的减排量应占该项目所有温室气体减排量的50%以上;(二)非来自水电项目,非来自使用煤、油和天然气(不含煤层气)等化石能源的发电、供热和余能(含余热、余压、余气)利用项目;(三)非来自在联合国清洁发展机制执行理事会注册前就已经产生减排量的清洁发展机制项目。”
对企业未足额清缴碳配额等违规行为,碳排放配额管理的实施细则进一步明确了惩处措施:未足额清缴配额的控排企业,由省发展改革委责令履行清缴义务;拒不履行清缴义务的企业按照《广东省碳排放管理试行办法》规定予以处罚——即在下一年度配额中扣除未足额清缴部分两倍配额,并处5万元罚款。此外,控排企业的违法违规行为将按照有关规定,记入金融机构征信系统及本省的社会信用信息系统,并通过政府网站和媒体向社会公布。
广东实施2014年配额第三次有偿竞拍
受广东省发展改革委委托,广州碳排放权交易所于2015年3月27日举行了广东省2014年度碳排放配额第三次有偿竞价发放活动,计划竞价发放100万吨,竞价底价为35元/吨。经统计,本次竞价发放的最高申报价为37.05元/吨,最低申报价为35元/吨,企业有效申报量为422,461吨,共有2家控排企业、5家新建项目企业竞价成功,均以竞价底价(35元/吨)成交,总成交金额为14,786,135元人民币。根据《广东省2014年度碳排放配额分配实施方案》规定,本次竞价发放的剩余配额(577,539吨)将收回到市场调节配额,原则上不再用于2014年度配额有偿发放。(来源:广州碳排放权交易所)
广东探索“碳普惠”制 市民低碳可积分用于消费优惠
目前,广东省正在探索建立“碳普惠”制,践行绿色消费、低碳交通的公民将受惠;相反,进行奢侈性的消费者将会被要求承担一定的环境治理成本。据悉,目前广州已经有企业开发了碳普惠制公共平台系统及APP 应用程序,将大家的低碳行为带来的碳减排量换算成碳币,来兑换低碳商家提供的商品或服务优惠,促进低碳消费。比如,节约1吨水,即可获得1.67个碳积分;公交出行1次,即可获得1.35个碳积分。据悉,对于“碳普惠”,广东省政府将统筹推进,初步切入点是鼓励居民节约用水、节约用电、减少私家车通勤,并策划开展低碳普惠校园、低碳普惠景区等专项示范。(来源:信息时报)
广东省低碳发展基金最快今年上半年开始运转
中山大学低碳科技与经济研究中心和ICIS安迅思3月16日在广州联合发布《广东省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分析报告(2013-2014)》。报告透露,广东省正研究利用碳排放有偿配额收入设立低碳发展基金,该基金最快将于今年上半年开始运转。该基金主要用于支持控排企业开展节能减碳工作,并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投入低碳发展领域,并通过市场化运作实现财政资金的滚动发展和循环利用。(来源:中国新闻网)
广州碳排放权交易所完成国内第一单CCER线上交易
3月9日,广碳所顺利完成国内第一单CCER线上交易。由上海宝碳新能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向项目业主龙源电力股份集团有限公司所属甘肃新安风力发电有限公司分2次购买CCER共20万吨,其中一笔成交价为19元/吨。广碳所国内首单CCER线上交易的成功完成,不仅标志着国内CCER与配额市场的新型互联互通,也标志着广碳所实现碳金融创新模式、服务低碳实体经济的新跨越。(来源:广州碳排放权交易所)
两会声音聚焦“碳排放权交易”
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扩大碳排放权交易试点。
按照国家发改委的部署,力争2016年夏季建立全国统一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从制度建设来看,目前只有以国家发改委令形式下发的《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办法》,且相关配套细则缺失。
全国人大代表、中科院可持续发展研究组组长王毅认为,中国碳市场建设关乎国际碳市成败,中国碳市要走得更稳妥,必须在制度建设上加一把力。因此,他建议将制定和实施碳排放总量控制目标纳入“十三五”规划,使其成为约束性指标。只有明确了碳排放总量才可能提供长期稳定的价格信号,把碳作为一种新的“资产”进行管理,这将为未来创造更大的市场空间和产业发展的机会。
目前,碳排放权交易试点的受控企业总计约2000家,全国统一碳市开启预计规模在万家左右。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东方资产管理公司原总裁梅兴保建议,在加快推进碳排放权交易的过程中,国企、央企应成为重点,充分发挥国有企业在碳排放交易实施过程中的带头作用。
目前,碳市建设对控排企业的纳入基本遵循“抓大放小”的原则,何建坤表示,一般的碳市场都包含本地区碳排放量的一半左右,欧盟也是如此,碳交易抓大放小,但治污和减排不能抓大放小。他建议,发挥补偿机制的作用,推进金融创新,带动生产和消费观念的转变,形成大众减排的新风尚。他认为,节能环保服务公司应进入,并整合个体微量或小量减排,通过补偿机制激励民众节能减排实践。对此,邓伟斌表示,针对个人参与,实现碳普惠,可以参考网络化、众筹等手段。
贾康认为,绿色金融其实必须结合政策金融来理解,应该体系化地研究整个金融体系里面哪些因素会调动起来,哪些政策性机制可以和我们所追求的目标去形成匹配关系。他强度特别是直接跟市场机制对接的碳排放权交易,一旦发展起来,就可能实现从追赶到赶超的后发优势。对此,全国政协委员、中央财经大学教授贺强在两会期间提交了一份关于碳期货的提案,建议在2016年启动全国性碳现货市场的同时,启动碳期货市场试点。他认为,碳市场应该是多层次的,碳期货可以规避碳交易的风险,也可以起到价格发现的作用。(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蒋兆理:争取2016年夏季启动全国碳市场
在2月4日举办的中国碳排放交易高层论坛上,国家发改委气候司国内政策和履约处处长蒋兆理对中国开展全国碳排放交易的思路和时间表进行了详细论述,表示将在2016年启动全国碳市场,并在2019年开始启动“高速运转模式”。全国市场初步将纳入6个行业年排放量在2.6万吨以上的企业,届时将有7-10个交易场所存在。(来源:水晶碳投)
中国电力行业八年减排二氧化碳47.3亿吨
《中国电力减排研究2014》报告显示,以2005年为基准年,2006年至2013年,中国电力企业累计减排二氧化碳47.3亿吨,且碳减排量逐年提高。据统计,截至2013年底,全国发电装机总量和发电量分别达到12.58亿千瓦和5.3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9.67%和7.73%。其中,水电、核电、并网风电、太阳能等清洁能源装机容量达到3.88亿千瓦,约占中国总装机容量的30.81%,发电量达到11503亿千瓦时,约占总发电量的21.41%。报告全面反映了2013年中国电力行业发展情况,分析了燃煤电厂大气污染物和温室气体排放控制现状,解读了2013年以来出台的电力节能减排及应对气候变化先关的主要法规政策。(来源:中国新闻网)
国家自愿减排交易注册登记系统正式上线
1月14日,国家发改委应对气候变化司的官网上发布了《关于国家自愿减排交易注册登记系统运行和开户相关事项的公告》,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注册登记部分正式上线运行。根据公告,自愿减排交易的相关参与方,即企业、机构、团体和个人,须在国家自愿减排交易注册登记系统中开设账户,才能进行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的持有、转移、清缴和注销。广州碳排放权交易所等七家经气候司备案的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机构作为国家自愿减排交易注册登记系统开户的指定代理机构,自愿减排交易相关参与方可在任意一家指定代理机构提交开户申请材料。至今,国内共有26个CCER项目减排量获得签发,CCER市场已有现货总量将达到1372.4万吨,随着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注册登记系统宣布上线运行,中国自愿减排交易开始步入正轨。(来源:绿石碳资产)
第七次CCER项目备案审核会 40个项目上会
国家发改委应对气候变化司发布了“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备案审核会第七次会议会议通知”,会议定于2015年4月2日举行,拟讨论项目共计40个,届时项目备案会议累计净上会项目将达到241个(不含二次上会项目)。就来源地域而言,广东试点区域项目2个,其中仅“广东南澳县南亚风电场扩建项目”符合广东省试点碳市场的准入条件,年均减排量约6万吨。上海试点区域项目1个,年均减排量15.3万吨。重庆试点区域项目2个,年均减排量约21万吨。其余项目均来自非试点地区。
截止目前,CCER项目总数已达589个,由于此前召开的第六次项目备案审核次会议的结果目前仍然未发布,已获发备案函项目总数仍为142个。已获发减排量备案函项目总数为26个,减排量共计约1370万吨。(来源:绿石碳资产)
日本有望在2030年大幅削减温室气体排放
日本东北大学和国立环境研究所的研究小组3月23日宣布,只要坚持推进节能和推广可再生能源,日本有望在2030年比1990年削减40%至60%的温室气体排放。
研究小组比较分析了此前研究人员对电源构成比例和削减温室气体进行的21种估算结果。结果发现,2030年的能源消费可以比2010年削减10%至45%。措施是要提高现有火力发电站的效率以及让工厂达到节能法规定的标准,只要政府积极参与,削减量就有望大幅提高。研究小组预计2030年度可再生能源发电占电力的比例将达到30%至60%,只要按照现有速度引进可再生能源,2030年可以创造200万个新的就业机会,2030年之后电力价格也将下降。
不过,如果按照现在的计划新建会排放大量温室气体的煤炭火力发电站,2030年的排放量将比1990年增加7%,成为减排的巨大障碍。目前,日本政府正在举行会议,讨论未来的电源构成比率和削减温室气体的目标,研究小组准备将分析结果提交给日本政府参考。(来源:新华网日本频道)
【会员动态】
我会会员单位入围省碳排放核查、盘查服务资格名单
根据广东省政府采购中心发布的信息,“广东省重点企(事)业单位碳排放核查、盘查服务资格”中标结果公布,包括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中山大学、中国质量认证中心、广东省技术经济研究发展中心、广州东润发环境资源有限公司、广州绿石碳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广东庆达咨询有限公司、广东民悦碳资产投资咨询有限公司等在内的我会会员单位中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