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低碳资讯低碳动态
低碳动态

试点城市
时间: 2012-11-13

广 州

      “十一五”以来,广州市积极推动低碳经济发展。产业体系逐步向低碳转型,能源结构逐步优化,在工商业、建筑、交通、公共机构等领域深入开展节能行动,推广使用节能低碳产品。城市综合碳汇能力不断提高,低碳发展取得初步成效。

      一是完善低碳城市管理体制机制。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低碳发展,2010年9月,广州市政府在全国率先出台了《关于大力发展低碳经济的指导意见》,2011年2月,市委、市政府专门召开广州市建设低碳城市工作会议。近年来,先后出台了《广州市建设现代产业体系规划纲要(2009-2015年)》、《关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实施意见》、《广州市发展绿色建筑指导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市委、市政府把建设低碳城市摆上了重要议事日程,市政府成立了低碳经济发展领导小组,市长亲任组长,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发展改革委,负责统筹推进低碳发展相关的日常协调工作。

      二是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优化,三次产业比重由2005年的2.4:40.7:56.9调整为2011年1.7:36.8:61.5。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持续上升,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工业逐步向高端化发展,大型装备制造能力明显提高,2011年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达40.2%。我市总体已进入工业化中后期。

      三是大力推进节能降碳工作。“十一五”时期单位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20.34%,全市生活污水处理能力达到465.18万吨/日,处理率达到85%,中心地区近90%;全市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100%。淘汰落后产能力度进一步加大,“十一五”期间,全市共淘汰91家企业1425万吨落后水泥产能,关停23个小火电项目共209.8万千瓦机组,淘汰994家企业的燃煤小锅炉,淘汰印染落后产能约5750万米。

      四是大力发展低碳交通和绿色建筑。广州地铁已建成开通8条线路,总里程236公里,运营日均客运量近500万人次;公交线路与2005年底相比新增173条,增长44%;第一条BRT线路开通,日均客运量达到70万人次。出台《广州市发展绿色建筑指导意见》,新建建筑全面执行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积极推广节能新墙材,开展建筑节能技术研发推广,通过试点示范推进既有建筑节能改造。

      五是加强碳汇工程建设。2010年,全市森林覆盖率41.4%,建成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5.01平方米,建成绿道1862公里,成为“国家园林城市”和“国家森林城市”。构建了中心城区2.6万公顷以森林为主体的生态体系,以及29.9万公顷的城市周边绿色生态屏障。

      今后,广州将继续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控制二氧化碳排放的总目标,以低碳发展为战略导向,以调整产业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优化城市空间、减少交通和建筑碳排放为重点,以转变生产和生活方式为基础,以技术、制度创新为动力,全面推进“低碳广州、幸福广州”建设,努力形成节约资源型的低碳产业结构、城市增长方式和日常消费模式,探索具有广州特色的低碳城市发展道路,促进城市经济社会发展转型升级。力争到2015年单位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初步建立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市场机制和有利于低碳发展的体制机制,经济发展方式向低碳发展转型取得初步成效,低碳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理念成为全社会的广泛共识。

珠 海

      珠海拥有浪漫的海滨风光和优美的生态资源,是珠三角海洋面积最大、海岸线最长、岛屿最多的城市。市内水道遍布、山水相间、陆岛相望,拥有丰富的红树林、水松林、近岸滩涂等自然资源,具备较强的碳汇能力。曾以整体城市景观入选“全国旅游胜地四十佳”,荣获联合国人居中心颁发的“国际改善居住环境最佳范例奖”。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珠海市在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推进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发展清洁能源和新型能源、改善生态环保基础设施、维护生态系统、倡导低碳生活和消费方式、建设绿色生态社区、均衡城市人口发展等方面已经取得了长足进步。连续十二年获评广东省环保考核优秀,连续五年实现污染减排目标,是首批全国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城市。2011年珠海地区生产总值(GDP)超过1400亿元,人均GDP达到1.4万美元。

      2010年8月,国务院批准珠海经济特区范围扩大到全市范围。为充分发挥特区先行先试和窗口示范作用,2011年珠海市确立了创建低碳城市的发展目标。2011年11月,广东省启动“四市八县区”低碳试点工作,批准珠海市和横琴新区开展低碳试点。2012年8月,珠海市政府印发了《珠海市低碳试点城市实施方案》和《珠海市低碳试点城市近期工作计划》。当前,珠海市和横琴新区已经编制完成《珠海城市低碳技术规划研究》和《横琴低碳发展规划(2012-2020)》。横琴新区正在积极争取纳入国家级低碳试点和国家低碳发展宏观战略案例研究备选区。

      2012年4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同志视察珠海,提出了“科学发展走新路,‘十二五’崛起看珠海”的总要求和“珠海经济要能参与全球经济中高端竞争、环境宜居要能与欧美先进国家媲美、社会和谐要能形成与市场经济要求相适应的治理模式、文化要能建立起与科学发展相适应的主流价值观、法制要能成为经济社会运行的基本保障”五道题目,为珠海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下一步,珠海市将认真贯彻广东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和汪洋书记视察珠海讲话精神,坚持生态文明发展特色,建设以高端服务业、高端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特色海洋经济和生态农业为主体的“三高一特”现代产业体系,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和人口均衡型社会,积极探索创新低碳城市建设体制机制,大力营造适宜低碳发展的社会软环境,在低碳产业、低碳交通、低碳建筑、低碳能源、低碳生活、生态碳汇领域推进科学技术和社会管理进步,建立具有珠海特色的低碳城市发展模式,加快建设珠江口西岸核心城市和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市,努力实现“蓝色珠海、科学崛起”。

江 门

      江门市是中国第一侨乡,位于珠江三角洲西部,毗邻港澳地区,全市总面积9541平方公里,常住人口446.6万,下辖四市三区。2011年,全市生产总值(GDP)1830.6亿元,在广东省排名第七,是中国综合实力百强城市。

      改革开放以来,江门市实现了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近几年,市委、市政府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珠三角规划纲要》的高度出发,提出了“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发展低碳经济,建设绿色江门”的发展理念,把实现经济持续增长的动力放在促进产业转型上,抓住珠三角一体化建设的历史机遇,以交通一体化先行,进军低碳经济,把新光源、新能源、新材料、现代装备制造业和循环经济作为主攻方向,在原有的产业基础上力求实现质的飞跃,既较快地发展经济,又较好地保护环境,在循环经济、节能减排、清洁生产等方面大做文章,为发展低碳经济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10年5月,省发改委公布“广东省现代产业500强项目”名单中,江门大功率、高亮度LED照明用芯片产业化示范工程,电动汽车用电源材料项目,太阳能电池模块项目,广东南车轨道交通车辆维修基地等19个项目跻身其中,总投资达290多亿元。目前,江门市初步形成了由上游外延、中游芯片制造到下游封装应用的LED产业链,成为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基地、省市共建绝色(半导体)光源产业示范城市和广东省火炬计划半导体绝色照明产业基地。全市拥有真明丽集团、健隆光电、科恒实业等LED照明生产应用企业100家,相关联企业1000多家,总产值超过100亿元。台山核电、川岛风电、双水热电联产工程等重大能源项目相继建成或获准立项,川岛风电每年可减少排放十几万吨二氧化碳当量。金羚集团的太阳能光伏电池项目,年产1.3亿块太阳能单晶片,产值3.5亿元。

      除产业优势外,江门市发展低碳经济还具有环境优势:全年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阳光充足,四季常青,在珠三角有“绿洲”的美誉;资源优势:太阳、风能、地热、潮汐能比较充足;科技优势:共有高等学校3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36所;森林碳汇优势:全市森林覆盖率42%,林业用地绿化率89%,森林活立木蓄积量1564万立方米。

      2011年初,江门市人民政府印发了《江门市发展低碳城市战略规划(2010—2020年)》。2011年11月,江门市被确定为全省4个低碳试点城市之一。今年10月,《江门市低碳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在市政府常务工作会议上获得通过。今后,江门人民将满怀信心,坚定不移地走低碳发展之路,从产业低碳化发展、优化能源结构、节能和提高能效、发展低碳交通和低碳建筑、打造低碳环境和倡导低碳生活等方面着手,推动低碳城市建设,努力把江门建设成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低碳城市。

河 源

      近年来,河源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践行反传统发展路径依赖、反经济周期操作、反梯度产业承接的“三反”理念,加快发展以新电子、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为代表的“四新”产业,切实将发展低碳经济、建设低碳城市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努力构建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和城市低碳生活方式,全力打造广东绿谷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

      低碳发展氛围浓厚。始终把低碳城市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做到各级、各部门高度重视低碳城市建设工作。2011年5月举办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低碳城市培训班”。积极响应省发改委开展了低碳示范城市创建活动,经过努力,我市被列为全省四个低碳试点城市之一。

      低碳产业初具规模。我市坚持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核心,坚定不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确立以高新技术开发区、产业转移园区、工业园区为主战场,推动企业集聚和产业集群,形成了以汉能河源薄膜太阳能电池、广东国华新能源太阳能光伏发电为代表的新能源,以富马硬质合金、海川国际建筑材料为代表的新材料,以西可通讯、青雅液晶电视为代表的新电子,以九天绿中药饮片、立国制药头孢菌素原料药为代表的新医药等低碳产业群。

      低碳旅游和低碳文化迅速发展。严格执行《建设广东省生态旅游示范区行动计划》,全力推进十项重大计划。 2011年接待游客1336万人次,旅游总收入59亿元。改造了万绿湖等一批主要景区景点,开发了赵佗故城、林寨古村等一批新景区,引进了东江·DD庄园、东江源温泉度假村、康泉养生休闲度假区等一批大型旅游产业项目,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2家;新建五星级酒店1家、四星级3家,在建五星级3家。2011年11月,低碳湖泊旅游可持续发展高峰论坛在万绿湖畔举行,与近百名旅游业内人士共同探讨“低碳湖泊新经济”,走生态、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之路。

      生态环保成效凸显。始终坚持“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的理念,牢牢把握环保这条可持续发展的生命线,大力推进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的发展模式。目前全市新上建设项目环评执行率100%,“三同时”制度执行率达到98%以上。坚决从源头抓好污染治理,加大环保执法力度,保护好全市生态环境。目前,全市新丰江水库和枫树坝水库水质常年保持在国家地表水Ⅰ类标准,东江干流河源段水质各项指标均维持在国家地表水Ⅰ—Ⅱ类标准;空气中主要污染物指标达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一级标准,是广东省唯一没有出现酸雨的地级市,具备良好的水资源自然保护条件与环境。据《科技日报》报道,2011年中国低碳城市评价结果中发布,在城市空气质量评价结果中,河源空气质量排名全国第一。

      碳汇能力全面提高。近年来,积极创建林业生态市,在全省率先完成林业体制改革,森林覆盖率达71.7%。加快建设生态廊道、城镇景观林、水源涵养林、生态公益林等四大工程,不断增加森林面积。2011年河源市森林碳汇工程投入建设资金7358万元,碳汇造林18.3万亩。

      河源,东江上游的一颗明珠城市,正在通过建设低碳示范城市,全力打造广东绿谷,有理由相信,河源的未来一定会更加迷人,更加精彩。

下一篇:前 言
News 低碳资讯
低碳动态
政策法规
低碳简报

快速链接

会员注册

账号信息 *为必须项)
用户账号*
会员登录名由6~20哥英文字母或数字组成(不支持中文)。
邮 箱*
请输入正确的真实邮箱(当忘记密码可以用注册邮箱找回密码)
登录密码*
密码有6-20个英文字母(不区分大小写)或数字组成,建议采用易记、难猜的英文数字组成。
确认密码*
请再输入一遍您上面输入的密码。
验证码* 点击切换验证码
输入验证码

用户服务协议

会员登录

用户账号*
请输入正确的账号
登录密码*
请输入正确的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