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与探讨」加强电力需求侧管理,推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
时间: 2024-11-05
在国家“双碳”战略的指引下,能源结构中可再生能源发电转机和发电量占比都大幅增加,伴随相适应新技术的运用,电力系统的结构和调控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光伏和风电装机占比提升,导致电源侧波动性和不确定性大大增加,挖掘和储备用户侧互动调节能力是极具经济性的电网供需平衡保障手段,电力需求侧参与电网互动的技术路径和管理机制成为业内讨论的焦点。
2023年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印发《电力需求侧管理办法(2023年版)》的通知,为更好地理解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背景下电力需求响应的意义和内涵,进一步挖掘需求侧负荷调节能力,在广东省能源局的支持和指导下,广东省低碳发展促进会联合广东省能源研究会、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于11月5日召开了“加强电力需求侧管理,推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专题交流会,会议邀请了电力企业、科研机构及高校等领域的一线专家,共同探讨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背景下电力需求侧管理机制、技术途经以及协同关系,解析挖潜用户侧应对供需平衡的核心问题。本次活动得到了绿色创新发展研究院的支持,来自广东省工商业电力用户、能源科技服务机构等70余位代表参会。
广东省能源局电力处陈维副处长作开场发言,他指出,“十四五”期间,广东省新能源装机实现了迅猛增长,总装机达5500万千瓦,占据了统调装机容量的26%,其中光伏装机3400万千瓦,仍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随着新型电力和能源体系建设的深入推进,高比例新能源的波动性和不确定性对电网运行的影响日益显著。今年以来,广东省电力系统负荷创历史新高,用电规模持续保持在全国前位。为应对新能源的快速发展,需健全市场机制和技术手段,激发需求侧资源,增强用电弹性。作为电力现货市场的首批试点省区,广东省于2023年12月底率先进入了正式运行阶段,标志着广东省的电力市场化改革领先全国。广东率先建立了虚拟电厂参与需求响应的市场化机制,并出台了实施方案及配套细则,完成了全流程的实践探索。依托广州、深圳等地拓展虚拟电厂,验证了多时间、多维度、多场景的技术应用可行性。今年,广东省组织编制了《广东省虚拟电厂参与电力市场交易实施方案》,建立了多场景复用、负荷资源池,支持市场交易、需求响应、有序用电等多场景应用。下一步广东省将积极落实能源安全新战略,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希望参会的专家、代表和同仁们能为广东省的需求侧管理和新型电力系统发展提供宝贵的建议和策略,共同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和经济高质量发展。
南网科研院系统所毛田博士/高级工程师:【虚拟电厂赋能电力需求侧管理及其在新型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毛田博士详细讲解了电力需求侧管理、需求响应和虚拟电厂的相关概念、功能、定位及其在南方区域的发展情况,提出了虚拟电厂面临的挑战和未来发展方向。虚拟电厂是一种综合能源管理系统,通过聚合优化电网中的海量资源,如空调、电动汽车、储能设备等,通过数字赋能技术实现分布式资源的可观可测可控,营造开放、共享的能源生态圈。虚拟电厂涵盖了市场机制、调峰服务、辅助服务以及第三方参与等多个层面。在南方区域,相关政策及实施细则正逐步落地,但市场参与度仍需进一步提升。
毛田博士介绍了深圳供电局在虚拟电厂技术方面的探索与成果。该局于2021年在深圳建设并投运了国内首个网地一体虚拟电厂管理平台,通过聚合分散需求响应资源,实现了与电网友好互动的功能。该平台具备功率监视、负荷建模、调度和运行等全流程能力,已升级至3.0版本发布,成功接入多家企业和超过3300MW容量。自运营以来,深圳虚拟电厂已精准响应88次,产生经济收益约1500万元。但虚拟电厂技术的推广与应用仍面临政策、技术和管理方面的挑战,深圳供电局计划推动虚拟电厂业务的常态化运行,扩大其在市场交易中的参与度。
华南理工大学电力学院郑伟业副教授:【新型储能参与电力现货市场的机制初探】
郑伟业副教授分享了新型储能技术及产品的发展分析以及电力现货市场的机制探索。储能作为新能源消纳的重要技术手段,是新型电力系统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要素。目前国家主要在发电侧和电网侧布局储能,用户侧储能增长迅速。储能技术按照原理可分为机械储能、电池储能、电化学储能、热储能和化学储能,其中抽水蓄能应用最广,技术最成熟;锂离子电池最为热门,在电网侧调峰、电源侧调频均有所应用;电磁储能尚处于技术发展的初级阶段。新型储能目前存在技术成熟度有待提升、成本仍然偏高、全生命周期运行安全性、运行控制策略有待优化、产业链尚未形成闭环等问题。储能主要的商业方式包括能量租赁、现货套利、辅助服务以及容量电价,需要有可持续的盈利机制。
郑教授根据对电力市场的潜心研究,提出建立套利机制来激励储能主体参与电力市场,机制以节点边际电价结算,同时价格投标和数量投标是相互耦合,以期实现储能和电网双方都能够从套利机制中获利。
广州供电局客服中心政企服务部余志文经理/高级工程师:【广州供电局在电力需求侧管理方面的实践与探索】
余志文经理介绍了广州供电局在电力需求侧从节约用电、智能用电、电能替代、需求响应、有序用电六个方面的管理实践工作。在节约用电方面,供电局通过跟踪分析客户用电和设备运行情况,开展节能告知以及节能诊断,采取设备更新替换等方式帮助客户节约用电。智能用电重点在于数字化,电网内部采用智能电表全覆盖,开展分钟级采集,提升能效管理。电能替代指的是用电设备替代散烧煤、燃油的传统设备,适用于高价值产品的生产制造,也具备良好的经济性和安全性。需求响应采取邀约模式,在预测发生电力供应紧张或存在缺口时,广州市按照需求响应优先、有序用电保底、节约用电助力的原则开展电力负荷管理工作。
余志文经理介绍广东已经开展虚拟电厂参与市场化电容量的交易,提高电力系统的灵活性,调整用电负荷,优化用电方式,提高用电负荷率和电能利用效率。广州市围绕汽车、电子、生物制药、智能制造等产业集群,探索以产业链模式推行有序用电精细化管理,实现社会产业双赢。广州市还在探索通过电力大数据,按照标准管理用户碳排情况,开展碳金融、碳交易和碳信贷,加强用户节能降碳和经济的捆绑,激励用户绿色行为。
广东省能源研究会陈凯研究员:【电力需求侧节能减碳政策支持】
陈凯研究员为大家讲解了中央资金、省级资金和低碳示范三个层面的资金扶持政策。中央资金包括超长期特别国债和中央预算内投资,其中超长期国债是24年首次出现的资金,连续三年,每年1万亿的规模。包括支持国家的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的安全能力建设和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两部分。中央预算内投资是由国家发改委长期管理资金,约7000亿,核心侧重政府投资项目的直接投资和资本金注入,针对企业投资项目是采取投资补助或贷款贴息。省级资金有节能专项资金,额度为2.3亿元,包括节能降碳改造、先进节能技术应用等领域。同一个项目可以申报不同层级的资金扶持,但最多只能中一个。低碳示范属于广东省生态环境厅的专项资金,总额度不超过三千万,单个项目支持金额一般不超过500万,例如园区或者企业的低碳试点示范在支持范围内。
世界资源研究所可持续转型中心张文佺研究员:【积极构建绿色低碳价值链,绿电交易经验分享】
张文佺研究员主要分享了国际上的绿电交易经验。企业绿电消费的驱动因素除了强制性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保障机制、能耗双控和碳市场的要求,自愿加入RE100、SBTi等国际倡议、受CBAM等碳边境调节机制影响以及来自供应链的减排压力这些因素不约而同都导致企业产生采购绿电的需求。目前绿电市场的政策以省级市场及政策为主,由于政策更新频繁且不同省份之间差异巨大,绿电合同交易一年一签,还有中国绿证的国际认可度问题,造成企业的绿电采购存在困扰。WR在尝试把分散的供应商绿电需求打包后进行绿电集采,完成集中签约的商业模式,绿电集采能通过“证电合一”的绿电交易减少范围三的排放。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黄玉萍博士/研究员:【车网互动V2G灵活性资源优化利用】
黄玉萍研究员主要通过车网互动V2G在需求响应中的场景应用来研究V2G灵活性资源优化利用,她认为虽然国家政策支持V2G的发展,但在规模化推广中仍面临关键技术问题,如,电动汽车并入电网需要考虑电网的可靠性和稳定性、高比例并网可能引发区域供需不平衡和电网运营、电动汽车的移动性和固定充电桩的资源匹配等问题。此外,经济层面也涉及多方主体的利益交叉,需要通过电力交易实现增值。
黄玉萍博士还分享了车网互动V2G灵活性资源优化利用研究成果,研究旨在打造功能互补、供需协同的智慧能源系统,依托动态电动汽车资源网、超充网络、多能源供应网和能源传输网络,解决核心问题。基于人工智能算法和随机优化理论,研究并突破储荷资源智能识别与多维资源预测、车桩资源优化分配与供需平衡调度以及融合移动储能源网荷储协调优化和规规划等关键技术,以支撑智慧资源应用场景的示范,实现源网储荷互动和智能调控。
广东润建电力科技有限公司宋江波首席技术官/产品总监:【电力现货市场背景下的新型虚拟电厂】
宋江波总监重点分享了虚拟电厂的数字化解决方案和案例。他介绍润建科技的虚拟电厂方案旨在通过多元聚合、可调可控、协同高效和共赢互动的核心理念,利用能源互联网技术架构,RunDoBidder虚拟电厂向负荷聚合商、虚拟电厂运营商提供计量控制、物联接入、边缘计算、数据分析、辅助决策和业务管理支撑等技术应用,搭建满足分布式自愿参与的数字平台,运行监测、状态评估,协同柔性资源运行,加以AI辅助决策,实现虚拟发电机组的搭建与高效运行。分享了深圳新能源电站的运营情况,包括应用的交易策略、平台和系统。还有广东、广州、安徽、浙江、重庆和广西等不同地区的虚拟电厂建设情况,包括合作伙伴、系统交互对接以及与当地电力市场的交互情况,强调了不同电站资源在响应快速调频方面的表现差异以及不同地区的电力市场特点。
我会赵黛青秘书长作总结发言,此次交流会汇聚了广东省政府层面的战略思考与部署,以及来自各领域专业人士对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和电力能源转型的深度剖析。主办机构致力于搭建一个交流与合作的平台,分享最新的信息和成果,聚焦相关技术的实际应用和商业模式创新,期望社会各界关注和参与,共同推进和参与广东省、粤港澳大湾区乃至华南地区的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和绿色低碳转型。
- News 本会动态
- 本会动态